近日,長沙市中心醫(yī)院(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(yī)院)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因外傷導致右眼失明的17歲少年實施了“鼻內鏡下視神經管減壓術”,使其視力從術前的無光感恢復至0.1。
患者李琦(化名)是一名17歲少年,夜間騎電動車不慎撞上路邊欄桿,隨即出現右眼視力驟降、頭痛頭暈等癥狀,被120緊急送入長沙市中心醫(yī)院(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(yī)院)急診科。經檢查發(fā)現,李琦存在顱底多處骨折、面顱多發(fā)骨折,尤其危急的是右側視神經管骨折,碎裂的骨片直接壓迫視神經及鄰近的頸內動脈,導致右眼瞳孔散大、對光反射消失,視力完全喪失,病情極為危重。
“視神經受壓后,每一分鐘都在走向壞死,必須爭分奪秒解除壓迫!”該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敬前程教授強調,手術越早就越有希望。盡管患者全身多發(fā)傷、病情復雜,但團隊迅速評估后認為,立即手術是挽救患者視力的唯一希望。為抓住寶貴的“黃金時間”,敬前程帶領鼻顱底團隊深夜討論并制定手術方案,由康曉明博士主刀,為李琦實施高難度的鼻內鏡下視神經管減壓術。
由于視神經管周圍解剖結構復雜,上方毗鄰前顱底,下方緊鄰頸內動脈和海綿竇,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腦脊液鼻漏、視神經斷裂甚至頸內動脈破裂出血等嚴重后果,因此視神經的特殊位置被視為“手術雷區(qū)”。加之操作空間小,手術難度大,對于醫(yī)生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(zhàn)。視神經與鼻竇相鄰,用鼻內鏡經鼻竇進行視神經管減壓手術,視野清楚、損傷最小。在手術過程中,康曉明醫(yī)生利用高清鼻內鏡,精準地清除了壓迫視神經的骨折碎片,有效降低了神經壓力。
手術完成后即刻觀察到李琦右眼對光反射恢復靈敏,經過系統(tǒng)的治療,其右眼視力已恢復至0.1,術后效果顯著。目前,李琦正在進一步康復治療中。此類高難度手術的成功,不僅展現了醫(yī)院在多學科協(xié)作和急重癥救治方面的綜合實力,也為復雜顱底外傷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。
“視神經管是位于顱底、長約6~10毫米的骨性通道,內部走行著連接眼球與大腦的視神經。”敬前程解釋,當頭部遭受外力撞擊時,該部位極易發(fā)生骨折,進而導致骨片或血腫壓迫視神經,引發(fā)缺血、水腫甚至壞死。如不及時干預,可能造成永久性失明。
目前,視神經管骨折的治療強調“時間窗”與“技術方案”的雙重關鍵性:一方面需立即采用激素沖擊治療以減輕水腫;另一方面,若CT檢查明確存在骨片壓迫,應盡快進行視神經管減壓術。敬前程提醒廣大群眾,頭部外傷后若出現視力下降,須高度警惕視神經管骨折,必須第一時間前往具備救治能力的醫(yī)院就診。“時間就是視力,及時手術是挽回光明的關鍵?!保?span data-mce-style="line-height: 1.8; 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 style="line-height: 1.8; 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通訊員 康曉明 高琳 審核 敬前程)
責編:李慧
一審:李慧
二審:湯世明
三審:王超
來源:華聲在線
免責聲明: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,不應作為投資依據。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
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(fā)布,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。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。一旦因此引發(fā)版權糾紛,權利人提出異議,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(guī)的規(guī)定,刪除相應內容。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,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,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。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,請聯系我們38160107#(#改成@)qq.com。



